北京时间 10 月 16 日,布鲁克林篮网队官方宣布裁掉中国球员曾凡博,这则消息为他短短 23 天的 NBA 季前赛征程画上句号。尽管外界早有预判,但当结果正式公布时,仍让关注中国篮球海外发展的球迷陷入思考 —— 这次短暂的 NBA 经历,究竟为 22 岁的曾凡博带来了什么?他的职业篮球之路又该走向何方?
从签约到离队,23 天的时间里,曾凡博的处境始终处于 “边缘”。9 月 23 日,他与篮网队签下的 Exhibit 10 合同,本身就带有 “试训性质”,这份合同更多是球队考察球员、同时兼顾商业合作的选择。而篮网队在官方声明中 “陪伴受伤后再次站上球场” 的表述,既点出了曾凡博的努力,也间接暗示了他尚未完全恢复的身体状态,成为影响他留队的关键伏笔。
赛场上的表现,更是直观反映了他与 NBA 赛场的差距。今年 NBA 中国赛首场,曾凡博获得 10 分 06 秒的替补出场时间,这是他此次篮网生涯中唯一一次正式亮相。然而,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,他未能完成一次出手,得分、篮板数据均为 0,仅收获 1 次抢断,却伴随着 3 次犯规。这样的表现,暴露了他在 NBA 级别的对抗中,进攻端不敢出手、防守端判断失误的问题。到了中国赛第二场,他甚至未能进入激活名单,全程坐在替补席;而篮网队今年已进行的 3 场季前赛中,他仅亮相 1 次,出场时间排在全队末尾,这些细节都清晰地表明:他从未进入篮网队的长期计划。更关键的是,即便获得有限出场机会,他也完全游离在球队战术体系之外,既无法参与球队的进攻传导,也难以在防守端跟上队友的节奏,最终被裁成为必然结果。
伤病的后遗症,是曾凡博此次未能发挥实力的重要原因。今年 4 月的 CBA 季后赛中,他遭遇腰椎左侧横突骨折,这一伤病对篮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、身体协调性影响极大。尽管他在休赛期进行了康复训练,但从赛场表现来看,身体状态并未恢复到最佳 —— 进攻端起跳高度不足,防守端横移速度变慢,这些细微的差距在 NBA 赛场上被无限放大。要知道,NBA 锋线球员平均每场要进行数十次高强度对抗,尚未完全康复的身体,让曾凡博难以承受这样的比赛强度,进而影响了他的竞技状态。
不过,被裁并非终点,反而为曾凡博提供了重新审视职业方向的机会。按照联盟规则,他的发展联盟签约权已自动转移至长岛篮网队,若选择留美征战发展联盟,虽然薪资较低(年薪约 10-15 万美元),且竞争激烈,但能获得更多比赛机会。在发展联盟,他可以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短板 —— 比如增强核心力量、优化进攻选择、提升防守判断,同时进一步适应美国篮球的节奏与对抗强度,为未来再次冲击 NBA 积累资本。

而国内的 CBA 联赛,也为他保留了 “退路”。此前,北京队已为曾凡博完成新赛季预注册,若他选择回归,无需担心 “无球可打” 的问题。回顾 24-25 赛季 CBA 常规赛,他共出战 37 场,场均出场 28.1 分钟,能交出 14.6 分 4.7 篮板 1.9 助攻 1.5 盖帽的全面数据,三分命中率达到 41%,这样的表现足以让他成为北京队的核心球员之一。回归 CBA,他可以在熟悉的战术体系和比赛节奏中,逐步恢复身体状态,同时通过稳定的出场时间,进一步打磨技术细节,甚至有望带领北京队向总冠军发起冲击。
目前,曾凡博工作室已明确表示,他将先返回美国,专注于将身体恢复到 100%,再评估后续计划。对于他而言,当下最关键的是养好身体 —— 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,才能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掌握主动权。无论是留美征战发展联盟,继续追逐 NBA 梦想,还是回归 CBA,在熟悉的环境中稳步提升,都需要以健康为前提。
22 岁的曾凡博,正处于职业篮球生涯的上升期,此次篮网之旅的挫折,更像是一次 “成长必修课”。在职业体育的世界里,“试错” 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,重要的是从挫折中吸取经验 —— 明确自己与 NBA 的差距,找到需要提升的方向。未来,若他能针对性地弥补短板,保持对篮球的热爱与执着,无论选择哪条道路,都有机会在职业赛场上绽放光芒。而对于中国篮球而言,曾凡博的尝试也为年轻球员提供了参考:冲击更高水平联赛固然值得鼓励,但需客观评估自身实力与身体状态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,才能走得更稳、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