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赛季脚步临近,休斯顿火箭队却遭遇毁灭性打击 —— 核心控卫弗雷德・范弗利特确诊前交叉韧带撕裂,赛季基本报销。这一噩耗让本就脆弱的火箭控卫线彻底崩塌,原本就存在的阵容缺陷被无限放大,管理层被迫在转会市场的 “寒冬” 中紧急寻找解决方案,却发现早已陷入 “无人可用” 的绝境。
此前火箭的控卫轮换就像 “纸糊的防线”:阿隆・霍勒迪生涯 8 年始终扮演替补角色,上赛季场均 4.1 次助攻、1.2 次失误的表现,证明他只能处理简单的传球任务,无法在关键时刻掌控节奏;年轻的谢泼德更是夏季联赛的 “灾难级” 存在,场均 5.8 分、2.3 次失误,投篮命中率不足 35%,防守端面对速度型控卫时连跟上脚步都困难,这样的球员连进入轮换的资格都难以获得。如今范弗利特倒下,火箭只能被迫让其他位置球员 “赶鸭子上架”:让得分后卫杰伦・格林分担控球,可格林上赛季场均仅 2.8 次助攻,且习惯持球突破后直接终结,强行让他组织会导致进攻端 “既控不好球,又得不了分”;让小前锋狄龙・布鲁克斯尝试发起战术,布鲁克斯生涯场均助攻从未超过 2.5 次,传球视野狭窄,很容易陷入对手的包夹陷阱。这种 “错位填补” 不仅无法满足比赛需求,更会打乱球队为年轻球员制定的成长计划,让重建中的火箭雪上加霜。
在自由市场几乎没有优质控卫可选的情况下,拉塞尔・威斯布鲁克的名字被无奈提及。早在范弗利特受伤前,就有声音建议火箭以底薪签下这位老将 —— 毕竟威少至少保持着相对健康,上赛季在快船出战 74 场,且偶尔能交出 “15+5+5” 的数据,比赛中的激情或许能点燃年轻球员的斗志。更关键的是,底薪合同意味着 “低风险”,即便效果不佳,火箭也能轻松裁掉,不会对薪资空间造成长期影响。可范弗利特受伤后,火箭管理层的回应却给了所有人一记耳光:据跟队记者透露,球队不仅表示 “薪资空间不足以签下自由球员”,还明确指出 “威少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”。这番话让威少陷入尴尬,也暴露了火箭的真实考量:威少上赛季 29.8% 的三分命中率、65.6% 的罚球命中率,会让对手放心收缩内线,直接限制火箭内线球员的篮下终结;更重要的是,威少需要大量球权才能发挥作用,而火箭的核心是杰伦・格林、小贾巴里・史密斯等年轻球员,若让威少掌控球权,这些新星的出手权和成长空间将被严重挤压,与 “以年轻球员为核心” 的重建理念完全相悖。
事实上,威少如今在联盟早已沦为 “边缘人”,几乎没有竞争力的球队愿意接纳他。他从未经历毁灭性大伤,可状态下滑速度却远超预期:过去三个赛季,他的场均得分从 22.2 分跌至 15.8 分,助攻从 11.7 次降至 7.5 次,投篮命中率更是跌破 45%。问题的核心在于角色定位:作为核心,他的投篮短板和决策失误会直接拉低球队上限;作为替补,他又无法接受 “减少球权、配合主力” 的角色,上赛季在快船担任替补时,就曾因不满出场时间和战术地位与教练产生矛盾。更致命的是,围绕威少组建的战术体系过于单一,过度依赖他的突破分球,一旦对手限制住他的突破路线,球队进攻便会陷入停滞,这也是为何没有争冠球队愿意冒险签下他的关键原因。
当下提议火箭签下威少的声音,大多是外界 “看热闹不嫌事大” 的调侃,真正为火箭着想的媒体和球迷,几乎都反对这一选择。对火箭而言,他们需要的是一位 “能梳理进攻、不占用球权、能为年轻球员创造机会” 的控卫,而非威少这样 “优缺点都极端” 的老将;对威少而言,若无法尽快接受 “功能性替补” 的身份,调整自己的比赛风格,他的 NBA 生涯或许真的要走到尽头。新赛季即将开始,火箭如何填补控卫空缺、威少能否找到下家,都将成为联盟的焦点,而这两个问题的答案,也将直接决定双方未来的命运。